地方文化研究简介
《地方文化研究》(CN:36-1322/C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《地方文化研究》以研究、发展繁荣地方文化为宗旨,以回望与前瞻相契合、实证与思辨相融汇、探源与创新相贯通为视角,以地方文化形态的源流、特征、文化性格、发展规律的探索、重要地方文献整理及地方文化现象互动关系为主要内容。
杂志文章特色
1、地方文化研究来稿字数一般不低于1万字。本刊欢迎涉及重大理论问题、重大学术问题的长篇精深之作。
2、稿件正文之前请附约300字的中文摘要,3~6个关键词,文献注释统一采用脚注。注释序号用①,②,③……标示,每页单独重新排号,正文注释序号均放置文字或标点符号之后;内容较长或需要强调的引文不加引号,另起段落缩进两个汉字,并改用楷体加以区别。
3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、出生年份、性别、民族、籍贯、职务、学位、职称、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邮箱等。
4、来稿如属基金项目成果,请按有关部门规定标注项目正式名称和编号。
5、文章属地、厅级及以上单位立项的课题成果,请在文章首页左下角注明课题全称和批号。
杂志分析报告
注: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注:比率 =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/ 当年发文量 * 100%
注: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人文集萃,地方文化多维视野,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简介,江右文化,地方印象,文化评论,考镜源流,海昏文化,民俗观察,辨章学术,八大山人研究,学术前沿与动态,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,地方儒学研究,理论前沿与动态,客家文化,非遗视点,前沿动态,苏州评弹文化,徽州文化,学术动态,专题研究,地方考古文化,民俗文化,文化产业,非遗与艺术文化,草原文化,灾疫治理,大家风苑,民族论苑,宗教民俗,艺术论苑,专题文化,古典新义,文化遗产,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,新书推介,地方建筑文化,徽学研究,传统作物文化,灾害应对,田野视点,宗族文化,旅游文化,民俗艺术,文化动态,历史地理,会议简讯,艺术文化,江南文化,西南民族文化,地方红色文化,村落文化,稿约,地方饮食文化,非物质文化遗产,文献评介
摘要: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,成都平原的考古发现对此便给予了充分的揭示。古蜀文明既是天府文化的根脉所在,也是源流关系。古蜀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,并与周边区域有着广阔而又活跃的交流,生气勃勃,充满了活力,既丰富了自身,也辐射出灿烂的光辉。这对后来发展形成的天府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创新发展。概而言之,悠久的历史传承是天府文化的基础,治水精神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,人文的绚丽与厚重是天府文化的主要内涵,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是天府文化的重要动力,兼容并蓄与知快守慢是天府文化的个性特色。天府文化迄今仍洋溢着充沛的活力,显示出鲜明而浓郁的地域文化魅力。
摘要:古代关隘关乎王朝的军事与交通,且具有征收赋税的功能,明代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,大修长城,特别是中期以后,陆续在太行山脊修建长城,建立大量关隘。现今太行山保留的关隘,多数为明代修筑。邢台西接太行,东界齐鲁,南带漳卫,为河北之藩蔽,马岭关位于河北邢台县西北约90公里,山西昔阳与和顺交界的太行山山脊分水岭上。在明代,马岭关既是交通枢纽,又是抵御蒙古入侵的重要军事重镇,而在清末,由于皮毛贸易的繁盛,马岭关所发挥的经济作用日益凸显,只是现代交通手段兴起之后,马岭关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马岭关的沿革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更让我们意识到保护、发掘历史遗迹的重要性。
摘要:岭南南江流域出土陶器刻划符号数量丰富,刻划规范娴熟,承载着岭南地域文化信息。本文在对南江流域出土陶器刻划符号分类的基础上,结合南江流域所处的地域环境及考古学文化内涵,对其刻划符号进行科学的释读;进一步联系南江流域大量特殊的出土器物,如玉装饰品、铜鼓、编钟等,研究探寻岭南文化中礼制的发展轨迹。
摘要:清代舟曲的《善后条规之碑》是西北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反映地方官府"善后"工作的碑刻。通过对碑文的解读,我们可以了解该碑刊刻的历史背景,较为清楚地认识到清代后期地方官府在"善后"事宜中所采取的措施及起到的效果。碑刻还记载了舟曲地区书院、义学的恢复和发展情况,这一文献记载可以补充地方史志的不足。
摘要:明代的香山县,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,其社会生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。香山农业经济迅速增长,成为珠江三角洲粮食生产基地。宋代时的移民聚落已发展为土著社会,逐渐兴起的宗族成为乡村的基层组织。然而势家豪强与外县巨族对土地的霸占,流民与海盗横行等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。明嘉靖以后,香山著名文人黄佐制定的《泰泉乡礼》,对香山乃至珠江三角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点评详情